每個情緒都很重要:壞脾氣背後,藏著一顆想被理解的心

如果你願意花一點時間去聽見它們,你會發現,其實自己一直都在努力愛著自己。

by 佩佩老師

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時刻——
孩子在你眼前崩潰大哭,你忍不住嘆了口氣:「怎麼又來了?」
或者你自己,在某個夜晚感到委屈和難受,卻又對自己說:「我不該這麼玻璃心。」

我們常常以為「好的情緒」才是被接納的,像是快樂、興奮、平靜;
而那些「不好看的」情緒——生氣、難過、害怕——則是要趕快處理掉、不要被看到的。

但其實,每一種情緒,都是在傳遞一個重要的訊息,背後也都藏著一顆想要被理解的心。

情緒不是麻煩,是訊息

根據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的研究,我們的情緒是腦部對內外在刺激的自然反應。
就像身體有痛覺提醒我們受傷,情緒也有它的功能——
幫助我們辨識需要、守護界線、表達愛與不安、釋放壓力、尋求連結

如果我們願意去理解情緒的語言,就不再需要壓抑或討厭它們。

讓我們一起重新認識六個基本情緒的意義 🌿

  • 生氣:提醒我,有些事跨越了界線,我需要站出來守護自己。也讓我們勇敢表達,守護心中重要的東西。
  • 害怕:告訴我,前方可能有危險,我可以慢一點、謹慎一點。或者提醒我們避開傷害,停下腳步,照顧自己的安全。
  • 難過:陪我面對失去,真正面對與放下,也找回內在的柔軟,並重新與他人建立連結。
  • 快樂:鼓勵我們重複有意義的行為,點亮我內心的光,讓我想要分享生命的美好,與靠近他人。
  • 厭惡:幫我辨識出不適合、有毒的選擇,引導我遠離傷害,維持心理與身體的健康。
  • 驚訝:讓我們打破慣性、學習新事物,吸引我的注意力,邀請我們走向新的可能。

這些情緒不是敵人,而是內在的導航系統,帶我找到真正的需要和渴望。

情緒越被理解,行為才會越穩定

在教養中,我們常被孩子的「行為」吸引注意:吼叫、哭鬧、躲起來、不說話……
但如果我們能暫時放下對「表現」的期待,退一步問:「他此刻的情緒是什麼?他內在的訊號在說什麼?」

你會發現——當孩子的情緒被看見、被接住,他的行為就開始穩定下來了。

孩子需要的,不是被修理,而是被理解。
大人也是。

練習從「接住情緒」開始

如果你願意,不妨從今天起,對自己說:

「我現在的情緒不是錯,
它只是來提醒我,
我正在經歷一件對我很重要的事。」

每一種情緒的到來,都值得被尊重。
每一個當下的你,都值得被溫柔對待。

讓我們一起練習——陪孩子,也陪自己,走一段理解與接納的情緒之路。

更多資訊,可以追蹤 佩佩|治療師的日常甜的IG ,裡面有更多圖文並茂的小知識唷!

預約線上諮詢、查看其他服務或免費資源,可以點我的名片頁,都有更多資訊。

boba-icon
贊助我一杯,讓我有寫下去的燃料!

You may also like